农业科技信息
(2018第12期)
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
农业信息服务站
农业要闻 |
中国农科院启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十大行动
《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方案(2018—2022年)》日前发布,启动实施五年内“十大行动”,旨在加快形成一批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的宏观战略、政策制度、关键技术和典型模式,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指导、政策供给、技术支撑、前沿引领和典型样板,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整体跃升。
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梅旭荣介绍,“十大行动”主要包括:乡村振兴政策创设支撑行动、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创建行动、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示范行动、乡村振兴整县推进科技示范行动、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转化行动、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行动、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跨越行动、农业科技前沿突破行动、‘一懂两爱’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行动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行动”等。其中,农业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转化行动,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、重要农产品保护区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、典型生态区重点推进水稻、玉米、小麦、奶牛、羊等16个产业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转化应用。到2022年,集成600项先进适用技术,构建160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,形成“高产、优质、高效、生态、安全”的新型生产体系;农业绿色投入品创制行动,要重点研发一批环保高效的肥料、农药、饲料及添加剂、疫苗及诊断制剂、兽药和地膜等新型产品,突破农业生产中资源环境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瓶颈问题,创制一批节能智能的栽培、养殖、植保、收获、加工等机械装备,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水平;关键核心技术跨越行动,围绕农业核心关键领域和“卡脖子”技术,重点突破“农作物高通量表型精准鉴定、畜禽核心种质育种、高效农业装备智能控制、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、优质乳品质评价”等一批受制于人的短板技术,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。摘自《科技日报》
实用技术 |
小麦发生除草剂药害咋补救
当前,正是麦田除草的有利时期,但除草剂使用不当容易发生药害,一旦发生药害,应及早针对药害类型进行补救,下面介绍几种常见除草剂药害及相关补救措施:
炔草酯药害
症状:小麦叶片黄化、失绿,还可造成植株矮化,严重时可致使死苗。
补救措施:在药害早期,喷洒DA-6、活力素、芸苔素内酯及宝叶;小麦起身拔节期,喷施宝叶、氨基酸混合液。喷施后,小麦产量较未进行补救的麦田提高明显,部分麦田产量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。
甲基二磺隆药害
症状:小麦心叶发黄,叶片扭曲、倒垂,部分弱苗死亡,严重时小麦基本不能存活。剂量越高,药害越明显;使用时间越晚,药害愈明显。
补救措施:在药害早期,喷施5-氨基酮戊酸+复合肥。喷施后小麦株高及产量较除草剂对照提高明显。药害盛期(药后10天)喷施多种缓解剂无明显缓解作用。
苯磺隆药害
症状:小麦条带状发黄、心叶发黄,茎叶出现斑点,生长停滞,甚至出现畸形、死苗等症状。
补救措施:在药害早期,喷施芸苔素内酯、DA-6、活力素;或在小麦起身拔节期,喷施宝叶、氨基酸混合液。喷施后小麦产量,较未进行补救的麦田提高40%以上。
唑草酮药害
症状:轻者导致麦叶发黄、出现药斑;重者麦叶枯死,有些处于1~2叶期的麦苗会由于叶片严重损伤而死亡。
补救措施:在药害后期(药后14天),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,可有效降低小麦叶片药斑面积及药害指数;值得注意的是,在药害盛期(药后7天)喷施多种缓解措施无明显缓解作用。
2甲4氯药害
症状:麦苗出现不同程度矮化,叶片呈葱管状,茎秆扭曲、畸形,穗小粒少。
补救措施:在药害早期,喷施芸苔素内酯、氨基寡糖素、赤霉素、萘乙酸、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。摘自《农业科技报》
种好冬芹菜抓四点
1、选用耐寒、实心耐贮藏、深绿色的品种。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(可与种衣剂混用),能驱避地下病虫,隔离病毒感染,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,加强呼吸强度,提高种子发芽率;选择质地疏松、肥沃、土层深厚的地块育苗,苗期加强肥水管理,小水勤浇,薄肥勤施,培育健壮的大苗。 2、定植前用生物有机肥,均匀撒施。同时,每亩施入生石灰,浅耕细耙,将肥料、土壤、石灰混合均匀,然后整地。 3、适时喷施蔬菜壮茎灵,使植物杆茎粗壮、叶片肥厚、叶色鲜嫩、植株茂盛,同时提升抗灾害能力,减少农药化肥用量,降低残毒。 4、遇低温天气,采用双层或多层薄膜覆盖,防止发生冻害。晴天中午揭开棚膜,通风换气,降低湿度。植株封垄前,泼浇清水粪2~3次,封垄后,淋浇尿素液一次。摘自《农业科技报》
编辑:王 珂
审稿:侯 宇 惠军涛